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

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
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,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,有着重要的地位。教案应该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
教学目的
1、认识“全”、“奇”等14个生字,会写“爸”、“全”等6个字。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。
3、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,喜爱读诗歌。
教学重点
认识14个生字,会写6个字;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教学难点
认识生字“赛、换、蹈”;书写“家”;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教学方法
讨论
教学用具
生字卡片
教学时间
2课时
第一课时
一、猜谜揭题(谜语导入)
1、猜谜语
小小一间房,只有一扇窗,唱歌又演戏,天天翻花样。(打一家用电器)[板书:电视]
2、交流课前调查情况。
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?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?
二、初读感知
1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。标自然段序号,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。
2、小组内互相请教,解决疑难。
3、全班交流。说说自己学会什么,谁教会了自己什么,小组内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。
三、自主识字
1、借助拼音自由读。
2、自愿试读,纠正字音。
3、识记生字交流: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。
4、检查识字情况:变序开火车读。
四、再读课文
1、自由练读。
2、个别读,评议。(重点评议字音)
五、写字指导
1、学生读“我会写”的字后,谈识字方法及自己的发现。
2、老师范写“家”字,学生观察。
3、学生练写“家”,老师巡视,及时指导学生写错的地方。
4、学生练习写其它字,评议,再练写,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。
第二课时
一、复习导入
1、抽读生字词卡片,给“家、全”扩词。
2、摘果子,看看谁摘的.果子多。
二、朗读感悟
1、指导学生看图,学习第1自然段。
(1)看图说说这是谁的家?他家都有哪些人?他们在做什么?
(2)指名朗读。
(3)[板书:奇妙?]奇妙在哪儿呢?
对课文的感悟,围绕“奇妙”一词展开。
2、读第二节,想想奇妙在哪里。
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,却关掉球赛,换成京剧。
3、读第三节,想想奇妙在哪里。
(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,换成了足球频道;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,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。)
学生朗读,指出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。(范读——练习读)
4、读第四节,想想奇妙在哪里。
(我们不再看球赛,而是听音乐,看舞蹈)
5、读第五节,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。
(互敬互爱,为了他人的快乐,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)
6、全班齐读第二节至第五节。‘
三、小组讨论,用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造句。然后全班进行交流。
1、联系课文:因为爸爸爱奶奶,想让奶奶……,所以……。
因为奶奶爱我们,想让我们……,所以……。
2、联系自己家的情况,用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造句。
四、实践活动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,让家里人谈谈他们的感受。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
识 字 一
教学目标:
1.认识?万、复、苏、柳?等13个生字,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,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。
2.正确、规范地书写?万、冬、齐、丁、百?5个生字。
3.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。
4.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,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,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。
教学重难点:认识?万、复、苏、柳?等13个生字。
教学准备:挂图、生字卡片。
教学课时:两课时。
第一课时
教学目标:
1.认识13个生字,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,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。
2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词语。
教学重点:认识?万、复、苏、柳?等13个生字。
教学目标:
1.正确、整齐、规范书写?万、冬、齐、丁、百?5个生字。
2.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。
3.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,使学生产生好奇,激发学生了解、观察大自然的兴趣。
识 字 一
春回大地万物复苏
柳绿花红莺歌燕舞
冰雪融化泉水丁冬
百花齐放百鸟争鸣
课后反思:这是新学期语文第一课,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 “认得快,忘得快。”在认记生字时,我根据生字的`不同特点,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,从看图读拼音识字,到读拼音识字,再到游戏中去掉拼音识字,生字的识记有层次、有梯度,通过这样反复训练,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。
1 柳树醒了
教学目标:
1. 认识?醒、雷?等8个生字,会写?说、话?等6个字。
2.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。
3. 能展开想象,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。
教学重点:识字写字、朗读课文。
教学难点: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。
突破方法: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,教师领读等方式,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。 教学准备:教学挂图、生字、词语卡片等。
教学课时:两课时。
第一课时
教学目标:
1、认识八个生字,写好?说、话?两个汉字。
2、正确朗读课文,学习背诵。
3、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。
教学重点:让学生识字。
教学难点:感悟春天的美丽。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
教学目标:
1、认识“蛋、取”等12个生字,会写“听、唱”等6个字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3、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,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。
教学重点:
识字写字,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
教学难点:
“焦急、仿佛”等词句的理解,背诵课文,培养爱鸟的意识和情感
课前准备:
多媒体教学课件、生字卡片、学生分学习小组坐好。
教学时间:2课时
教学流程:
一、创设情境,揭示课题
1、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中,各种鸟在林间飞舞,最后定格在一棵大树,树上有一个鸟窝,窝里有两只鸟蛋。让学生说一说:图上有什么?看着这幅画面你想到了什么?
2、揭示课题:今天,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,板书课题“两只鸟蛋”,学生认读“蛋”字,相机引入课文。
二、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
1、学生试读课文,要求:借助拼音,试读课文,要读准字音。
2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,在文中画出生字,读准字音,识记字形,教师巡视指导。
3、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
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字词,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(可启发学生用偏旁带字,熟字带生字,换一换,加一加等方法识字)。
4、检查学生读书情况,指导学生读通顺。
三、再读课文,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
1、问:你们谁知道小鸡是怎么来的吗?小鸟和小鸡一样吗?帮助学生理解“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”。
2、学生自由读课文,想想该怎样读。
3、教师范读,要求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感情。
4、学生模仿教师语音、语气读课文,可相互读读、听听。
5、学生展示读,指导学生朗读,体会每一小节表达的情感。
第一小节:比较“小小的”与“小的”,“凉凉的”与“凉的”。理解:“小小的”就是很小,“凉凉的”就是很凉。那么应该怎样读呢?读“真好玩”的时候心里应该很高兴。让学生自己读一读,同桌相互读,指名展示读。
第二小节:分角色朗读,读出妈妈的'语气,理解“焦急”。
第三小节:“我”捧着鸟蛋,把鸟蛋放回鸟窝时,想到什么?让学生演示,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,这一小节你认为该怎样读,指导学生读好“小心地、捧着、轻轻地”。
第四小节:再次出示插图画面。启发学生想象,看着鸟蛋放回鸟窝,想到一只鸟蛋就是一只鸟,小鸟能出壳,慢慢长大,在天空中飞翔,在天空中歌唱,多么快乐啊。请小朋友们读读第四小节。
指导学生理解:为什么“我”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?
6、学生齐读课文。
7、学生自己找读书小伙伴,分角色朗读课文,也可边读边表演。
8、谈感受:学习课文,有什么想说的?愿意对文中的“我”说些什么?
四、指导学生书写生字
1、多媒体课件展示田字格中的六个生字,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字的结构,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。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。
2、指导学生写好“听、唱”和“连、远”。
3、学生练习书写,教师巡视指导。
五、练习
1、开火车读词语,比比谁读得好。
2、试着背诵这首诗,比比谁能背下来(配上音乐)。
六、积累词句
读课后“我会读”,说说自己的发现,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语。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句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。
七、课外拓展
怎样保护鸟类。
跟同学交流交流关于爱护小鸟的故事。可能的话,做一些相关活动。
《两只鸟蛋》教学反思
本课成功的关健在于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通过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,获得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。
一、联系生活实际,激发学生对语义理解的求知欲,发展学生形象思维
“焦急不安”一词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,也是难点,若通过单纯的讲解,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。
《课标》指出:1~2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,在阅读中积累词语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“焦急不安”这个词语的意思,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具体形象地想象妈妈平时焦急不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,进而引导学生体会鸟妈妈此时失去鸟蛋时心情,从爱的情感体验中理解了“焦急不安”及全句的意思。在此基础上,引导学生再次探究朗读时的表情,学生便读得有声有情,声情并茂。这样教学,学生求知欲强,思维活跃,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也得到培养。
二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,激发学生创新意识,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
《课标》指出: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,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潜学生的阅读实践。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,加深理解和体验,受到情感熏陶,获得思想启迪,享受审美乐趣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、体验和理解。
小学生虽有模仿性强的心理特点,但已萌发求新求异意识,因而在读书过程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,因此,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,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究不同想法,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路,充分展示自我,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,也促进了学生萌生创新意识。
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敢于自主学习,自主表达,并促使学生在自主探过程中学会合作,从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,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,转变角色,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组织者、指导者、参与者和促进者作用尤其是在识字和朗读两个环节,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、让学生自主识字,合作交流,相互评价,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性,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。
三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,培养创新意识。
多种形式呈现生字,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:做动作、找反义词、用词语说话、做选词填空练习等识记生字,以及利用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,学生认读,接着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,学生认读。
《两只鸟蛋》这一课,要懂得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,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。来源于生活,贴近生活,极大地唤起学生的识字兴趣,促进他们依据已有生活的体验,提出了多种有价值的问题,激活了学生的思维,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不足之处在于:
在教学中,还需引导学生自主质疑,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。学生质疑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,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、创造性和思维能力。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,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,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。这一点,在本节课中做得还不够。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
一、教材简说
“识字3”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,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。教学本课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,联系大自然的实际,采用多种方法识字。
二、学习目标
1.认识“雾、霜”等13个生字。会写“和、语”等6个字。
2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3.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。
三、教学建议
首先检查预习,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。
(一)识字写字
1.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,联系实际识字:雾、霜、朝霞。
2.在积累词语中识字:夕(阳)、(蝴)蝶、(蜜)蜂、(山清水)秀、(万)紫(千红)、碧(树红花)。
3.用“加一加”的方法识字:木—李,木—杨,禾—秀。
4.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,巩固识字。
5.引导学生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:千、杨、蜂、霜、朝、紫。
6.用“秀、语”组词语,帮助学生理解字义。
7.写字指导。
本课写字指导的重点可以放在上下结构的字上。三个上下结构的字中,“秀、香”二字都有禾字头,可以进行重点指导:(1)“禾”字应该写得扁一些;(2)上撇是平撇,不能写成斜撇;(3)竖要写短,给下面的“乃、日”留下空间;(4)撇、捺要尽量伸展。
(二)朗读感悟
1.教师范读,学生小声跟读。
2.学生自由读,要求读正确、读流利。
3.师生交叉读,教师读前半句,学生读后半句,读完一遍后再交换。
4.学生可分三个大组拍手赛读,优胜组集体表演读。
5.小组合作学习:我会读,我能对。分小组读“我会读”中的词语,想一想:在这些词语中,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相对?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是相对的?比如,朝阳对晚霞,山清对水秀。
(三)实践活动
找朋友: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,再把这张纸举在自己胸前,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,比比谁找到的.朋友多。第一次没找到朋友的学生,可重新选择一个词语,再找朋友,直到找到朋友为止。在找朋友的过程中,提倡互相帮助。
四、教学设计举例
(一)朗读导入
1.教师范读导语,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。
2.学生朗读课文,初步感知对子。
(二)读中识字
引导学生逐段朗读,在读中体会意思,在读中引出生字,并结合对子中相对的词语学习生字。
(三)归类突破
1.有雨字头的:雾、霜、霞。
2.有虫字旁的:蝶、蜂。
(四)在活动中巩固识字
1.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,巩固识字。
2.用熟字“加一加”巩固生字:木—李,木—杨,禾—秀。
3.找朋友: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,再把这张纸举在自己胸前,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,比比谁找到的朋友多。
(五)在读中巩固
1.师生交叉读,教师读前半句,学生读后半句,读完一遍后再交换读。
2.学生可分三个大组拍手赛读,优胜组集体表演读。
(六)在积累词语中巩固
1.口头组词语。
朝()蜂()杨()
夕()蝶()李()
2.我会读。分小组读“我会读”中的词语,想一想:在这些词语中,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相对?
(七)在写中巩固
要求写的六个字中,有三个是本课生字,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写字时复习巩固生字。
(八)扩展练习
小组合作学习:我能对。分小组找一找,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?比一比,看哪个小组找的多。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
1教学目标
1.知识与技能
(1)知道主动融入大家,了解与人交往的方式、方法。
(2)了解共同玩耍对生活和情绪的影响,有融入大家的能力。
2.情感与态度
(1)回忆大家一起玩耍的快乐,向往如此美好的生活。
(2)培养快乐玩耍、积极游戏的情感。
3.行为与习惯
(1)主动参与到其他同学的活动中,能够积极融入大家。
(2)了解游戏的规则。
4.过程与方法
(1)通过观察、回忆、对比等方式、方法,了解大家共同玩耍的快乐。
(2)通过讨论最容易接受的融入大家的方法,积极参与共同活动。
2教学重难点
重点:
(1)感受大家一起玩耍的快乐。
(2)遵守一起玩耍的每个游戏的规则。
难点:
(1)主动参与到大家中的方法和能力。
(2)培养热爱集体、关心集体的情感。
3教学准备
教师准备1.反映大家共同快乐玩耍的各类图片。2.课件。
学生准备1.玩具。2.折纸。3.各种游戏的道具。
4教学过程
一、情境导入,感知情感
师: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自己在什么时候玩得非常开心,和谁一起玩的?
生1:和我们邻居一起砌长城。
生2:和同学玩跷跷板。
生3:和好朋友们玩堆沙子。
师:你们玩得开心吗?
生:开心。
师:那如果是你自己一个人在玩,会这么高兴吗?
生:不会。
师:为什么呢?
生1:因为一个人玩没意思。
生2:因为人多在一起很热闹,非常有趣。
二、回忆往事,流露真情
师:是啊,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可有趣了。小朋友们,你们有小伙伴吗?能说一说你的好伙伴是谁吗?
生:略。
师:你们的小伙伴可真多呀!谁来讲讲你与小伙伴之间有趣的故事?
生1:我和佳佳一起写作业。
生2:我和李育林、王浩宇一起玩捉迷藏。
生3:我和同学们一起丢沙包。
师:那就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好伙伴,手拉手上台,唱起来、跳起来、拍起来吧!
(学生在《找朋友》的音乐中拍手、唱歌、跳舞)
【设计意图:让学生体验有朋友的.快乐,以及和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心情,能更好地融入到大家庭中主动寻找朋友。】
师:现在,大家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了,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?
生1:开心。
生2:激动。
生3:快乐。
师:如果没有小伙伴,你们会是什么感觉呢?
生1:我感觉会孤独。
生2:我感觉会寂寞、无聊。
师:你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仅会感觉快乐,还有什么发现呢?
生回忆、讨论。
生1:我们折纸的时候,小明教给我更多的方法,我感觉自己进步了。
生2:丢沙包的时候,大家都等着我,我感觉自己非常幸福。
生3:我们玩踩报纸游戏的时候,多亏刘明拉着我,我很感动。
师:是啊,我们大家一起玩,不仅能收获快乐,还能收获更多的友谊,让我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吧!
三、活动明理,体验快乐
课件出示:一次体育课上,几个小朋友正在打篮球,旁边的小明同学就在想,我也想玩,可是自己打得不是太好,怎么办呢?
生思考,讨论,小组交流。
师:那么我们大家说应该怎么办呢?
生1:我们要鼓励他,和他一起玩。
生2:我们可以先教他。
师:你们讨论的结果令人非常满意,那么,你从这件事情中明白了什么呢?
生1:有朋友一起玩会很快乐。
生2:大家一起玩的时候,应该互相帮助。
生3: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。
师:大家说得都非常有道理。那么,你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呢?
生1:我们在玩跳皮筋的时候,刘鹏同学明明已经换下了,轮到别的同学了,他就不认账,我们都很生气。
生2:我们在踢足球的时候,小华不进球,他就自己生气地走了,还嫌我们老是赢。
生3:我们玩下跳棋的时候,小兰总是悔棋。
【设计意图:让学生用亲身体验来说服自己以后不要这样做,做到遵守游戏的各种规则,从而更加快乐地玩耍。】
师:请大家想一想,他们这么做的时候,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呢?
生1:我非常生气,都不想和他一起玩了。
生2:我感觉他们不遵守规则,不想和他们这样的人一起玩。
师: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玩得很开心呢?
师:老师相信,通过这节课,大家肯定能够与其他同学快乐地玩耍并遵守游戏规则,对不对?
生:对,我们会遵守游戏规则。
师:我们现在来玩一个“击鼓传花”的游戏,看看大家能不能准守规则呢?
生:能。
(进行游戏,学生表演的节目可以是朗诵诗歌、跳舞、讲故事……)
【设计意图:让学生通过对“规则”二字的体验,在游戏中感知遵守规则的重要性,从而养成做任何事情都遵守规则的好习惯。】
师:今天这节课,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们一起研究了怎么和大家一起玩,希望从此以后,我们大家能够互相帮助、共同进步,一起快乐地玩耍。让我们听着欢快的音乐,读着儿歌结束这节课吧!
出示儿歌:
朋友多,真快乐,
不打闹,不争吵,
新朋友,老朋友,
大家齐唱快乐歌,
拍拍肩,握握手,
我们永远是朋友,
我们永远是朋友!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
教材说明:
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,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。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,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。
教学目标:
1、认识“明、鲜”等13个生字,会写“力、手、水”3个字。
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韵文,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,养成初步的'认字能力。
3、感受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,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,在领悟会意字特点的基础上记忆字形,增强识字的自信心。
教学重点:放在字音及会意字构字特点上,理解字意
教学准备:课件、卡片。
教学时间:2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
1、出示:大大的“火”字,知道“火”字是怎么造出来的?
2、出示: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,生活在树林里的古人是用什么来灭火的呢?
3、出示:树枝灭火的过程,小结:原来“灭”字就是在“火”字上加一根树枝。
4、板书课题:“日月明”,问:谁知道“明”是什么意思?
5、齐读课题。
二、整体感知、学习字词
1、自由朗读课文2-3次,要求:
①圈出生字,读准字音,想想字义。
②把课文读正确,读流利。
2、检查自学情况:
①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?(重点正音:明、尘、男、抹、森、从、众)
出示:
míng xiān chén jiān miè lì nán
明 鲜 尘 尖 灭 力 男
xiū shǒu lín sēn cóng zhòng
休 手 林 森 从 众
a、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。
b、去掉拼音读。
②分小节朗读课文(相机正音)
三、学中发现,积极探究
1、读读课文,仔细观察生字,你有什么发现?
2、汇报。
尖:板画草芽尖尖图。
鲜:板画鱼和羊肉串。
男:动作演示。
尘:动作演示。
从、众:演示“人——从——众”教师讲解。
林、森:演示森林画面,用“森林”说一句话。
3、小结:小朋友,像这样能表示意思的字有一个有趣的名字,叫“会意字”。
4、你还知道哪些也是会意字?(学生汇报,老师板书)
四、巩固字形
1、师生对口令,齐读全文。
2、四人小组对口令。
3 、全班拍手朗读全文。
五、指导写字
出示:
1、仔细观察,有什么发现?
2、教师范写。
3、学生练写。
4、写字作业评讲。
六、课堂作业:
1、我会读。(课后题①)
2、我会说。(课后题②)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
教材分析:
《乌鸦喝水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(人教版)一年级下册第19课。这一单元的主题是“遇到困难怎么办?动动脑筋,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”。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,发现了一个瓶子,可瓶口小,水不多,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,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,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。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,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。
教学目标:
1、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。能用“渐渐”说话。
2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。
3、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、认真思考的乌鸦。
教学重点:
是识字和朗读。
教学难点:
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乌鸦遇到问题肯动脑筋,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的精神。
教学准备:
课件
教学流程:
一、复习检测
1、读词卡。
2、找朋友游戏──连字成词。
(在“找朋友”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,激起学生学习兴趣,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。)
二、提出问题,合作初步解疑
1、读课题,质疑,梳理问题。
2、自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把课文读通顺。
3、指名读1~3自然段,思考提出的问题。
4、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。
(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,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,在疑中加强读,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,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。)
三、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.原因(学习第一自然段)
1、指读第一自然段,思考: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?
2、朗读指导。着重指导“到处”、“水不多”、“口又小”,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。
3、学生自我评价朗读。
(以读为主,通过范读、引读、自由读、指名读的朗读方式,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,理解课文,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,在多读中悟情。)
四、合作探究学习第二、三自然段
1、过渡语:看见一个瓶子,瓶子里有水。可瓶里水不多,瓶口又小,怎么办呢?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,你们来想想办法。
2、学生自读二、三自然段。
3、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?边研究边做实验。
4、交流合作结果。
(根据学生喜新求变、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,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合作动手做实验,激发兴趣,调动思维,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“以做促读”的目的。)
5、理解“渐渐”一词的含义,能用它说话。
6、指导朗读二、三自然段,学生自我评价。
7、发散思维: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,你们该怎么办呢?同桌讨论、汇报。
五、学会背诵的技巧
(注意让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:看图背诵、想情节背诵、看板书背诵等,引导学生学会巧背。)
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?用一句话夸夸他。
六、复习巩固
1、看谁读得最快
⑴乌鸦口渴要喝水。
⑵瓶口小,水不多,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。
⑶夏天到了,天气渐渐热起来了。
(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,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,在课前以游戏、词卡形式复习,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,既巩固认字,同时又积累了语言,这样反复再现,强化记忆。)
2、看谁写得最好。
板书设计:
19乌鸦喝水
水不多口又小──喝不着
放石子──喝着
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
《咕咚》是一篇童趣盎然、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,这个故事教育学生: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,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,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。在教学本课时,我做到了以下几点:
1、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,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,在导入新课时,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,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。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“咕咚”的声音,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,从而引入课文学习。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。
2、文本的意义,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,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、看图想像、即兴表演、动作模仿等活动,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,引领学生深入课文,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,使他们由读文、看图进入悟境、悟情、悟理的阅读境界。
研究课《咕咚》反思
《咕咚》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,内容浅易易懂,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。那么,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,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`同时,发展思维,提高语言能力,陶冶思想情操呢?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,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一、设疑引入,激发兴趣
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,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,形象有趣,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。于是,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,用木瓜在高空仍进
水桶里,发出咕咚的声音,引导学生思考:这是什么声音,你想知道吗?接着板书:咕咚,读了课题,你想知道什么?这样,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,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。
二、图文结合,感知课文内容
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,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,图文结合,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。在听录音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,把3 幅图连起来问: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然后图文对照
,学生自学讨论:哪些自然段写了1 、2 、3 幅图。这样图文对照,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,通过讨论自学,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,并能看着图,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。
三、抓住重点语句,理解课文内容
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。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,感知课文的基础上,让学生讨论:当听到咕咚声音时,小兔、小猴、狐狸、大象、野牛等怎样做?谁做的对?为什么?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,因势利导,指导朗读,如:小猴儿,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;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,表现它做事不盲目,不跟别人跑,弄清事实真相。这样,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,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。
四、角色演评,渗透德育
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“角色演评”的方法,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,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。教学《咕咚》这篇课文时,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,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,展开想象,进行角色表演。表演前,强调对角色的理解,注意角色的语言、动作、神态;表演后,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,并对角色进行评点,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,发展思维,提高语言能力,陶冶思想情操,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。
-
- 霸气运动会班级口号84句
-
2025-01-15
-
- 2025电商双十一口号霸气押韵
-
2025-01-15
-
- 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口号精选
-
2025-01-15
-
- 企业卫生标语87句
-
2025-01-15
-
- 企业安全生产月标语口号 安全生产月标语口号
-
2025-01-15
-
- 矿山企业安全口号86句
-
2025-01-15
-
- 建筑企业宣传口号88句
-
2025-01-15
-
- 干果微店宣传口号91句
-
2025-01-15
-
- 儿童环保宣传标语84句
-
2025-01-15
-
- 初2体育口号86句
-
2025-01-15
-
- 食堂爱惜粮食标语口号集锦2025
-
2025-01-15
-
- 科技促进企业发展的口号75句
-
2025-01-15
-
- 关于保险的霸气口号大全 保险小组霸气口号
-
2025-01-15
-
- 贷款标语104句
-
2025-01-15
-
- 安全月宣传口号82句
-
2025-01-15
-
- 适合中学生的班级口号83句
-
2025-01-15
-
- 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标语
-
2025-01-15
-
- 绿色环保的文案(环保标语文案大全)
-
2025-01-15
-
- 工程质量标语口号大全83句
-
2025-01-15
-
- 工厂质量口号大全84句
-
2025-0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