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范文 > 正文

教育文章(精选8篇)

时间:2024-11-15 06:00:59 点击:0
教育文章(精选8篇)

教育文章(精选8篇)

第一篇:教育文章

坚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

我的世界你懂吗

这是一个美国孩子写给父母的信:我的手很小,无论做什么事,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。我的脚很短,请慢些走,以便我能跟得上您。

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,请让我自我慢慢观察一切事物,并期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。

家务事是繁多的,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,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,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。

我的感情是脆弱的,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,不要整天责骂不休。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我一样。

我需要您不断鼓励,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、威吓我。您能够批评我做错的事情,但不要责骂我本人。

请给我一些自由,让我自我决定一些事情,允许我不成功,以便我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,总有一天,我会自我决定自我的生活道路。

请让我和您一齐娱乐。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,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。

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说,每个大人都以往是孩子,也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,种种生活让大人们失去了童心,又找不到开启孩子童心的钥匙。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,了解孩子不一样时期的心理特点,了解孩子的兴趣、爱好、性格的变化,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,这是坚持童心,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,心灵接近、心理相通的基础。

家长的忽视会使孩子“感情阻滞”

3岁男孩楠楠从幼儿园回到家时,高兴得手舞足蹈,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。当时,恰恰碰上妈妈为工作的事烦心。“去、去、去,一边玩去。烦人!”妈妈大声训斥楠楠,楠楠不知自我犯了什么错误,吓得躲在一边不吭声。

乐乐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厉,5岁的乐乐变得十分内向,说话很少,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怯。在妈妈面前,乐乐不敢哭,笑的时候也显得勉强,其实乐乐心里有许多想法,但他很少对妈妈说。因为,妈妈个性强,乐乐没有机会和妈妈谈心。

金水区新建幼儿园园长阴凤云说,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。孩子的气愤、痛苦、委屈或者愉快、兴奋、得意统统藏在自我心里,不愿坦率表达出来。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“感情阻滞”状态中,会认为无人同情他,无人理解他,渐渐对亲人失去信任,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,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。

孩子执拗家长不妨冷处理

妈妈:“宝宝,今日的天气太冷,你要穿裤子,不然会感冒的。”

宝宝:“不,我就要穿裙子,我不怕冷。”

妈妈:“不行,等天气好了再穿。”

宝宝:“不,我不穿裤子。”

……

3岁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样了,经常和妈妈顶牛。一向听话的佳佳突然变得固执、认死理、软硬不吃,你让她干吗,她就偏不,跟你对着干,要么就大哭大闹。

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教师分析,两岁以后的孩子,突然变得任性、固执、不听话、爱发脾气,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。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,“我”的概念逐渐清晰,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,孩子就会哭闹、焦虑、反抗,这一时期称为“第一执拗期”。

孙园园提醒家长,对待“执拗期”的孩子,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、迁就孩子,或是不耐烦、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。相反,家长应当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,理解孩子;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、善于等待,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我的错误时,有自我反省的本事。当孩子不可理喻时,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,能够采取“冷处理”的做法,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,再和孩子沟通。

多倾听孩子心声

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,又不委屈孩子,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呢?阴凤云园长介绍这样一些方法:

一是要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。孩子在马路上乱跑,动不动打人,乱扔东西,这属于孩子的不良行为,要告诉他这样不好,及时纠正这些错误;孩子兴奋、苦恼,或喜或怒,或恐惧或害羞,这属于孩子的感觉,父母不要压抑或控制这些感情的流露。

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本事。即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,也想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。孩子长大了,有时多嘴多舌,问这问那。对此父母不可厌烦,绝对不要把他们的话当作取乐的笑料。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耐心地倾听孩子。

第二篇:教育文章

做个“三心”父母

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,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,而最终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,原因何在呢?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。其实为人父母,最重要的是要有“三心”。

“平常心”——抛开“神童”情结

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,带有严重的“神童”情结,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。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。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“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,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%,而另外起作用的80%却是人格因素”。

“狠心”——让孩子经历磨难

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,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,殊不知,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,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,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,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,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。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,它能折磨人,更能考验人、教育人、锻炼人,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,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,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本事差和欠缺的人格,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,丧失独立生活的本事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。

“精心”——树立良好的榜样

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,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,孩子经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,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,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: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,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。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。如今,有些父母自我挥霍浪费,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、勤俭节俭;自我看不起读书人,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,最终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。所以,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,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我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。

第三篇:教育文章

孩子的教育培养

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教育培养牵连挂钩。

孩子要从小教育培养,等到长大成人再管,彻底剧终。

我的儿子也许是命运安排,没有出生就逃过一劫命运。

儿子儿时是人见人爱,人人都夸的小帅哥,人也聪明,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”,在儿子六岁多又捡了第二次生命,都说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,他的福再哪里?

理解老天安排命运后,让我彻底对儿子放松了管教,只求他身体健健康康,平平安安,快欢乐乐,其他飘如浮云。

此刻想想儿子变成这么不听话,学习成绩直线下滑,和我放松他的管教方式方法有着密切关联,一切错在于我。

一句老话:“儿孙自有儿孙福”。这句话有道理吗?

我以往看到这样一段话: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莫为儿孙做马牛”。这句经典话语的下半句,正是“莫为儿孙做马牛”。

意思是想告诫天下父母,儿女自有他们的天赋,不要过于武断,有些稍显愚钝的孩子,在历经成长之后,也会变的相当优秀,做父母的无需为孩子当牛做马,为其安排好一切,让孩子培养独立的人格,这样才能走出自我的路!

……

这段话让我想起来一篇文章,别把孩子培养成(乞丐),文章主人公是一位断了手臂的流浪汉像一位母亲讨吃的,这位母亲没有施舍于他。

这位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流浪汉说:“请你帮我先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,能够吗?”

断臂流浪汉十分生气地对这位母亲说:我仅有一只手,你还忍心要我搬砖?如果你不能施舍给我,我也不会怪罪,何必刁难我呢?

这位母亲不但不生气,她对断臂流浪汉笑一笑,然后俯身用一只手抓起了两块砖。

当搬过一趟回来时,这位母亲很温和地对断臂流浪汉说:“你看,一只手也能干活。我能干,你为什么不能干呢?”

断臂流浪汉被这位母亲行动怔住了,他用异常的眼光漂了这位母亲一眼,伏下身子,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。

他一次只能搬两块,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,才把砖搬完。

他累得气喘如牛,脸上有很多灰尘,蓬乱头发有被汗水浸湿了,死死贴在额头上。

这位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,断臂流浪汉接过毛巾,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,白毛巾当即成黑毛巾。

这位母亲又递给他一杯水和一块面包,临走的时候,这位母亲递给他20美元。

断臂流浪汉接过钱,感动地地说:“多谢您,夫人。”

这位母亲说:“你不用谢我,这是你凭力气挣的工钱。”

断臂流浪汉十分感激地说:“我不会忘记您的。”

他向这位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,就离开了。

几年后,这个断臂流浪汉又找到这位母亲,告诉这位母亲他此刻是一位公司的董事长。

他说:“如果没有您,我此刻还是一个流浪汉。因为当年您让我搬砖,才让我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。”

这位母亲却说:“这是你自我干出来的,与我无关。”

断臂流浪汉对这位母亲说:“是你帮我找回了尊严,找回了自信。就在那一天,我才明白,我还有本事做一些事情。”

我们想一想这位母亲对流浪汉的做法:对待孩子,其实我们不也应当如此吗?

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,他们确实弱小,确实需要帮忙,但绝不是施舍。

他们不光要得到关爱,更需要得到关于独立的培育培养,才有期望和梦想展望自我的未来。

此刻的孩子确实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,好难教育,如果教育培养不当,将是终生遗憾。

当我看到李玖瑾教授的短片演讲后:真的好后悔。

李教授讲:为什么此刻的孩子家庭正常,家长也管缺管不了,李教授一句话,管晚了,确实如此。

李教授说:管孩子是两个年龄段,三岁之前和12岁之前,在三岁上下对孩子说不,此时他大不了给你打滚,你不要12岁之后再说,那个时候再说他就直接离家出走了。

李教授说:有人告诉她以前的人爸妈也没怎样管,孩子都听话,也没有学坏,也让父母省心,是啊!

人活的年龄段不一样,人一生的变化是关键期,性格关键期十分重要,18岁之前可素性强,未成年变化最大。

人一生变化很大,关键期是0到12岁性格构成期,12到18岁性格定型期,孩子6岁之前是关键期。

80年代家里能有个收音机都不错了,信息化传播慢,周围人传播什么听什么,教师教什么听什么,家长教什么听什么。

此刻呢?科技化年代,网络这么发达,手机电脑,不干净的东西,不该看的东西,打开电脑到处能够插播,孩子能不学坏吗?

李教授讲此刻12–18岁孩子确实难管,她说有一位妈妈说真想把孩子掐死自我也死,我也有这个想法。

此刻青春期的孩子,叛逆期强,家长教育不当,不是喝农药就是给你来个跳楼,让你痛不欲生。

教育培养孩子真的十分重要,愿所有人都能够培养出来品质优秀的孩子。

第四篇:教育文章

育儿就是育自我,父母们做不到,主要的原因,不是因为父母们素质低,没有教育孩子的本事。而是不能放下身段,把自我降到与孩子相同的高度,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相处。

以往有位小学教师,在和我探讨家庭教育的时候,提出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,她说:“家庭教育上的失败,职责不在孩子,而在父母。”

好的父母,更应当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,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。而大多数父母,在和孩子的相处中,很难做的主角转换。父母对孩子各种规定,各种限制,各种条条框框,让孩子失去了自主性。

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有自我的思想,有自我的看法,他们是在观察中,试错中,慢慢理解眼中的世界。而不是父母硬塞给孩子一个已经验证过了“去毒”的世界。

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中的对抗中,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对生活的掌控。父母就像一个打气筒,把自我明白的,正确的,甚至片面的东西,强行打压进孩子这个皮球。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,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要求,纠正和灌输。

大多数父母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养育,而是当成了自我的财产,当成了自我的附属品。既然我生养了你,给了你生命,你就应当听我的,按照我的想法和思路行事,因为我是你的父母,我说的话不会错。

而孩子内心的.反抗,更多是因为父母的遵规蹈矩,和条条框框,也有对生命自由流动的压制。心理学大师武志红说:“无论是大人或者孩子,体内都有三股生命的能量,自恋、攻击性、和性冲动。”

越是打压,这三股生命能量越是强烈,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破坏。而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疏导,把这三股生命能量引导到正确的事情上。比方,发现孩子的兴趣,激励孩子,在一项活动中,尽情的展示自我的特长和个性。

比方父母参与到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中去,陪孩子打篮球,游泳、看电影。有时创造机会,一家人一齐登山、旅游,仅有那个时候是孩子最放松,最不设防的时候,也愿意主动把自我内心的困惑说给父母。

父母应当站在朋友的角度,理解孩子,帮忙孩子分析,带着孩子一齐走出青春期的困惑。

前几天和几位朋友聊天,聊到了全国最有名的“衡水中学”。朋友谈起那个学校的制度是如何严格,升学率是如何的高,孩子们是如何自律,引发我很多思考。

虽然我明白学习不是一件欢乐的事情,但也不至于以践踏人性为代价,把孩子当成批量复制的考试机器。

试想在那样的学习环境里,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吗?他们被打压的自主力,和麻木的学习方式,走上社会还会有创新和尝试吗?

我一向觉得人的一生,是很长的一段,不是一两次成败就能决定命运。乐观幸福的生活,应当是生活的本质。很多孩子最终的奋发图强,不是因为父母的严加管教,也不是因为学校好的管理制度,而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,进而激发出内在的学习热情和活力。

父母在孩子整个的生命中,应当充当朋友的主角,陪伴孩子度过最艰难的时刻。父母如何做?怎样做?也许最近热播的《银河补习班》,能给我们这些焦虑中的父母一个很好的启示。

我清楚记得,电影中,当儿子被学校开除,那位刚从监狱释放回来的父亲,是如何与校长打赌,“把孩子的位置留着,期末的时候,我孩子的成绩排行全集前十。作为父母,有时我们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份担当。

虽然教育体制无法改变,应试教育依然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。可父母要明白,这种高密度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,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改变,但我们要学会为孩子减压减负,让孩子回回型,释放自我的天性和毒性。

家庭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。安静的家庭环境,自律的父母,好的生活保障,才是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。好的环境不仅仅是睡觉吃饭的地方,也是心灵的栖息地,在这样的环境中,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彻底放松。

前一段时间,得知一位朋友,为了改善孩子的腼腆和内向,请假专门带着孩子去了趟沿海城市,游览了许多地方,见了许多人,儿子玩的开心,父子俩一路上相处的十分融洽。父子关系也在旅行中得到改善。

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我们是如此的痛苦?是因为大多数父母都带着功利之心。把孩子的教育当成施展自我报复,完成自我期望的一种工具。当我们在自我身上看不到的期望的时候,就把期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。

父母应当培养自我的兴趣爱好,长期坚持做一两项能够提升本事的事情。为孩子做好身边的榜样。人常说,”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教师。”

有些家庭,睿智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并没有花多少心思,而是做好自我的事情,给孩子更大的空间。那些孩子反倒没有太大的叛逆,而是在父母的影响下,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,比如早起,读书,自我喜欢钻研一些事情。

父母的焦虑,不是因为在孩子身上看不见期望,而是急于求成,期望及时得到反馈。小时候我们学过,水滴石穿,铁杵磨针的故事。有恒心,说明仅有你长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才能有改变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想让自我和孩子看到期望,我们比孩子更需要忍耐。

“孩子是一张白纸,即使孩子有什么问题,也应当从父母的身上寻找原因。”这是一位资深教师和我探讨家庭教育时的体会,适合我们每一个人正在为孩子教育焦虑的父母。

育儿先要从育自我开始,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,必定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,以及为了孩子而使自我同样变得优秀的父母。

第五篇:教育文章

我们该怎样去做教师?

如果我们常怀慈悲心,我们或许能教育出更多健全的人。

我一向以为,人应当有远大的梦想,不应为身边琐屑的事缠绕。我们很少把学生放在心里,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把成绩放在心里,是把教学成绩放在心里。之后,我明白,眼里仅有“成绩”二字的教师,永远无法走进学生的心里。这样的教师,无论他的教学成绩多么突出,他永远也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。

好成绩是管出来的吗?

我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时候,带的是高二年级。这个班的学生纪律比较差,学生的自觉性也比较差,当然,成绩也比较差。我第一个想法就是,这个班的成绩之所以差,是因为纪律差导致的,所以我接手这个班之后,第一件事做的,就是整顿班级的纪律。

经过我一个月的整顿,班级的纪律好了很多,就纪律而然,在全年级是比较好的了。并且我带的这个班,还获得了当月的礼貌班。我很高兴,十分有信心。我的确定是正确的,我的努力应当很快会得到回报——成绩的提高。

我的期望没有很快地实现。第一次月考,班级成绩并没有提高。我分析原因,必须是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在成绩上头体现出来。我想,既然我的班级的纪律好了,不可能成绩上不去的。当时,我们年级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你如果想明白哪一个班学习成绩好,你去看看哪一个班晚自修的时候更加安静,就明白哪一个班学习成绩好了。我当时十分相信这句话。

我于是找相关的同学谈话,给他们制定学习目标,督促他们努力学习,继续把班级的纪律管好,也留意学生们的学习状态。然而,结果很快出来,这个班的学习成绩没有一点提高,反而有倒退的迹象。迷茫的我开始向一些老教师请教。他们告诉我,我们的班级有一些学生学习不够认真,有些学生不做作业。我问他该怎样办,他说,对于这一部分学生,你应当加强监督,对这种学生必须要留堂,监督他留下来做完作业为止。

据我所知,这位学生是挺聪明的,以前的学习成绩也不错。近来,他之所以不想学习,是因为心里面常常感到莫名的苦闷。这种情感,应当是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男生都有的,对感情的朦胧期待,对前途的迷茫。我提议他每一天去跑步,释放情感。可是他告诉我,跑步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他的问题。我当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他的问题。

我也没有按照那位教师的说法,去留他的堂。对于纪律管理上来了,成绩上不去,这个问题我也很苦恼。我于是又请教了许多教师,说得最多的是,如果一个班成绩不好,是因为纪律不好,另外,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说,一个班没有学习氛围,所以这个班的成绩不好。对于建设班级学习氛围这个提议,我比较认同,可是,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应当怎样去建设呢?我却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。我依然不明白根本问题出在哪里。

我当时正在读魏书生、李镇西、苏霍姆林斯基的书,我当时多么期望他们就在我的身边,我当时多么想去见一见他们,问一问他们我的班级的情景究竟怎样解决。当时我刚好加了一位在南海的十分有名的班主任的微信,于是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他,可是他却没有给我任何回复。

苦闷一向缠绕着我。

仅有爱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

我们经常有教师说,就算你不喜欢教育,你也要对学生负责,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,对得起这个职务。甚至还有人跟我们谈教师的待遇不错,是一个值得投身的行业。我想,如果一个人只是想获得不错的收入,稳定的生活而做教师,我为学生分到这样一位教师而感到痛心。

教师这个工作,是无法用工资来衡量的,对于一位用心教育的教师来说,这点工资是远远无法和教师付出的心血划上等号的。

我们投身教育,不是为了工资。我们去爱每一位学生,不是为了让他的成绩提高。我们投身教育,我们去爱每一位学生,是因为我们有一颗慈悲心,我们悲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,我们期望每一位年轻人都有完美的前程。我们不期望他们将来过得不欢乐,我们期望他们欢乐地成长,欢乐地过完这一生。

我读了更多的教育的书籍。我慢慢发现,每一位教育大师,都爱他的学生们。他们的爱是无私的,他们的爱,是为学生终身发展研究的。他们的爱有时候暂时得不到回报,可是他们的爱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,改变了学生的人生轨迹。

作为教师,看到的不应当是学生的成绩,我们看到的应当是一个个活泼鲜明的人。我们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。他们应当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学生,我们应当供给条件,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。

之后去到高一的时候,我不再盯着学生的成绩看。我想平等地和每一位学生交流。我不想他们来到学校只会学习,我想他们做一群欢乐的孩子,我想让他们爱上我们的学校,我想让他们改变对学校只是学习考试的地方的旧看法。

于是,在军训的间歇,我组织班级团体活动,我和他们一齐玩游戏。学生们都玩得十分开心,我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。直至放假当天,他们对我们的班级依依不舍。我给学生讲我自我的故事,他们发现,原先教师也不是高高地坐在神坛上头的人,他也是一位活生生的个体,他也是一位能够亲近的人。学生发现教师能够不是那位总是对我们发号施令的人,原先教师也能够和我们做朋友。

不是因为纪律好而优秀,而是因为优秀而纪律好

一个优秀的班团体,不是靠条条框框的律令而变得优秀的,一个班级之所以优秀,是因为学生们都珍惜拥有这样一个班级,是因为他们爱这个班级。学生爱这个班级,首先班主任得爱每一个学生,首先班主任得尊重学生,把人当做人,而不是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机器。人有他固有的弊病,譬如连续学习五节课会有疲惫感,偶尔趴台,懒散一下,这太正常可是了。我们没必要为此给学生上纲上线。

我们应当让学生觉得,我们是学生的朋友,我们是跟他们站在同一阵营的,我们是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,值得信任的朋友,我们是他们遇到困难时强大的后盾。没有任何的说教,任何的批评能够比得上学生信任教师。

经常性的批评和惩罚只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。即使不得不批评和惩罚的时候,也应当让学生真心诚意理解批评和惩罚。所以,批评和惩罚,应当是学生自愿的,而不是被迫的。

为了建立师生平等关系,也为了监督我自我,第一天上班会课,我让学生对我提出要求。学生们给我制定了如下的守则:

1、不拖堂

2、不当众批评同学,有问题私下聊

3、不占用自习课上班会

4、不占用班会课上语文

5、不变相体罚,如:罚抄书、罚跑步,检讨书不超过100字(PS:面壁思过不算体罚)

6、语文作业不超过30分钟

7、不偏心,人人平等,如:重女轻男、重男轻女、重优轻差,如有发现,同学警告三次

8、善待学生

9、尊重学生的意愿,乐于听取学生的提议,不轻易见家长

10、主动帮忙同学

11、班主任保证遵守以上守则,违反守则同学们有权处罚班主任。

他们说完对我的要求之后,我说我保证不违反纪律,违反时任由你们处置。然后我问他们,他们应当遵守哪些纪律。他们也就十分兴奋地给自我制定了纪律,并想好了惩罚方法。

最终,我又顺势引导他们自我说出自我想要做什么,他们各自表达了自我的梦想。于是我结合他们的梦想,给我们的班团体制定了发展的目标。简略整理如下:

一、学习上,我们期望建成互帮互助,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。同学们努力实现自我的学习目标,那么我们的班级也将成为成绩最优秀的班级。

二、班风上,我们期望建成积极向上、团结温暖、自信的、活跃的班级。

所以我们会坚持良好的纪律和卫生,做到有礼仪、讲礼貌,给每一位来到高一1班的教师和同学都留下好印象,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表扬,更少的批评。

三、活动上,我们期望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。至少每一个月一次举办一次班级活动。

过了几个星期之后,我发现,我的班级有了新的变化。我不再用努力费心思去管理许多琐碎的事情,班里面没有出现许多小状况。我不用异常强调,同学们也专注地学习。我不用强调纪律,同学们的纪律已经十分好。当我告诉他们,每个同学要准备九个文件袋,九个笔记本来整理九科的资料的时候,任务布置下去,第二个星期,每一个同学都已经准备得整整齐齐。

我想,我应当坚持学生的这种主人翁精神,我想,我应当更加尊重学生。我想,我以后都不要用简单粗暴的语言,或是行为,或是惩罚,或是眼神去对待每一位学生。如果能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利,我愿意用最曲折,最委婉,可是最适合的方式去引导他们,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明可爱的人。

第六篇:教育文章

10招引导孩子成欢乐的人

我们都明白,家庭是一个孩子的欢乐之源,孩子在欢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。那么,你明白如何才能使家庭为孩子增添欢乐的力量呢?如何才能成为更欢乐的父母呢?也许,以下的文字会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。

专家研究发现,欢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:乐观的世界观,亲密的家庭关系,善解人意,众多好友,坚信自我的人生有意义等等。

对于新手父母来说,最关键的问题产生了:“我如何做才能让宝宝拥有欢乐的这些特质呢?”有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:完全理解宝宝的个性,不要试图按照父母的期望改造宝宝,比如说他是个文静的宝宝,爸爸妈妈就不要试图把他变成一个活泼的宝宝。父母应当关心宝宝的需求,重视宝宝的胆怯,用心倾听宝宝对你说的话。最为重要的是,必须要让宝宝从小就明白,父母是无条件地爱他。

以下列举的10个具体提议,可帮忙父母找到适宜的方法,引导宝宝将来成为一个欢乐的人。

提议1——小动物带来的欢乐

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,例如兔子、金鱼、小猫或小狗,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。即使孩子保证自我会全力照料小动物,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。可是,专家研究发现,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。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,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更觉安心。孩子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能够学到忠诚、共鸣、依恋等情感。专家还认为,经过饲养小动物,孩子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,感觉自我有价值,有成就感。

提议2——温馨的家是欢乐的田园

提议把家变得更温馨,看来是个小问题,但对孩子而言,这却是很重要的。如果家里乱七八糟,孩子会不期望小朋友来家里玩。另外,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。需要注意的是,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,因为舒适才是欢乐的一个组成部分,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。

提议3——吃得开心能够更健康

作为成年人,父母会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习惯,但孩子通常没有这些概念。所以,父母要为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,包括全家坐下一齐用餐,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等等。

提议4——运动的感觉真棒

无数的研究证明,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,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健康强壮、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,让孩子欢乐。另外,对孩子来说,跑、跳、游泳、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趣味,而这不恰恰就是欢乐的源泉吗?

提议5——家庭传统意味着欢乐“长久”

无论是每一天共进晚餐,还是每年一齐庆祝生日或节日,对一个家庭而言,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。过春节时的饺子、鞭炮,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、蜡烛,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,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,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,教给孩子“长久”的含义。

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,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,每个月末全家一齐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,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。

提议6——歌唱的鸟儿最欢乐

人们常说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,一点儿也不错。在古代,西方人坚信音乐能够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。而在现代,儿童医学研究发现,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,能够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。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,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,身心舒展。而对孩子来说,每当全家一齐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,他都会很欢乐。

提议7——欢乐也能够放大

进取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。例如父母进取和孩子一齐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,或者进取参与孩子的社区汇演,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,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。同时,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“社会”的基本含义。它让孩子感到自我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,而每个人都能够经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。专家研究还证明,奉献和欢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。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,或是探视社区孤老,即使是幼儿也会从中发掘付出的欢乐。

提议8——再见吧!负面评论

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,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。例如,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,或者儿童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。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。

但事实上,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,从而失去安全感,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欢乐的。父母应当让孩子觉得世界是完美的,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。

提议9——兴趣爱好是永远的欢乐

专家研究发现,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,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欢乐。对于孩子而言,培养他的兴趣爱好,例如集邮、绘画等,让他投入其中,会让他很欢乐。但那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,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,失去从中得到的欢乐。而兴趣爱好也不必须是指某种技能,例如集邮、拼图等,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,却同样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,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欢乐。

提议10——花开叶落是欢乐

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,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。对孩子来说,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,无论是雨雪、白云,还是花开、叶落,都能够从中发掘到很多欢乐。亲近自然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本事、观察本事、反应本事。

第七篇:教育文章

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

按照传统观念,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,由家长(其中首先是父母)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。而按照现代观念,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,家庭成员(包括父母和子女等)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。

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,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。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,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(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),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“人之初”的教育,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。孩子上了小学、中学后,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,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。

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,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,转变家教观念,提高家教水平。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,帮忙家长转变家教观念,提高家教水平,协调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。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:

1、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

过去,家长的养儿防老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、光宗耀祖的观念,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,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重点,把孩子培养成有梦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,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,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。

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,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,听话才是好孩子;不为人先,不为人后;“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”(不冒险)……应当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、自立与自强、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。

传统的重智轻德体,重知识轻本事,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,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,学习知识与发展本事并重,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本事的培养,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本事的发展。

2、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

①循序渐进,量力而行,不要要求太高,操之过急。欲速则不达,揠苗助长,不仅仅无益,反而害之。

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。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,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。

③态度一致,教育统一。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,要一以贯之,并且要与学校教育坚持一致和统一。

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。

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。

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。

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。

3、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

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。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,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。

第八篇:教育文章

有一种教育叫等待

偶然间,阅读了台湾作家张文亮的散文《牵一只蜗牛去散步》: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,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,我不能走得太快,蜗牛已经尽力爬,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……”

那小小的蜗牛说的不正是我们的孩子吗他们已经尽力地往前爬,可上课时的不安分,课间活动的小吵小闹,不良的学习习惯却因为达不到我的高要求而被责备,苦口婆心地教育,努力地纠正,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用或抱歉或委屈的眼神看着我。想想是我太急于求成了,是该放慢脚步等等这些小蜗牛们!

于是,我调整心态,开始了牵着“蜗牛”散步的旅程:课堂上,放慢教学的进度,不再因为孩子一时的不懂而大声训斥,而是用眼神鼓励他们,温柔地与他们对话,孩子们上课时变得进取举手发言;我不再生气孩子们因为偷偷交流书上的资料而发出的声音,而是让他们大声地把自我读到趣味的资料分享给同学,从他们认真的脸上,我感受到了他们收获知识的欣喜,听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;课间活动时,不再因为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尖叫而心烦,我放慢了自我的脚步,索性走进孩子的世界,与他们一齐跳绳,做游戏……

慢慢地,我爱上了这群天真的小“蜗牛”们,节日里她们会送来亲手制作了几个小时的贺卡;生病时他们会轻声地问候;一次,弯腰拿东西,由于太过用力,桌上的水杯不偏不倚地砸到我头上,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,着急地喊道:“教师,您没事吧”那着急的一张张小脸让人感动不已。教学生涯因为有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变得多姿多彩,我开始期待每一天与他们见面的时刻。虽然还是会有生气和失去耐心的时候,可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所展示的生命中最初最完美的一切,让我不再厌烦,这一路的“散步”之旅让我学会了付出,学会了欣赏,学会了体谅,更学会了等待与心平气和。

岁月生香,一树一树的繁华,绿也轻盈,黄也自在。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,我要让心中常驻一只蜗牛,我要牵着它悠然向前走。